重讀《捍衛延安》:書寫巨大國民束縛戰鬥的好漢史詩–找九宮格見證文史–中國作家網


1954年6月,杜鵬程的長篇小說《捍衛延安》由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首印10萬冊,遭到文學界普遍而熱鬧的接待。為了知足全國讀者迫切的瀏覽需求,《捍衛延安》在短短幾年時光,印數近100萬冊。1979年4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從頭印行《捍衛延安》,截至1991年,前后共印行200余萬冊,再加上束縛軍文藝出書社和其他出書社印行的,總刊行量曾經跨越400萬冊。1999年起,《捍衛延安》接踵進選“百年百種優良中國文學”“中國今世小說躲本”“中國文庫·文學類”等叢書。《捍衛延安》還被翻譯成俄、英、朝鮮、阿拉伯等多種文字,傳佈海內。

1982年,馮復加改編,侯德釗、趙建明繪畫的連環畫《捍衛延安》,由國民美術出書社出書,首版印數50萬冊;1984年,范成璋改編,雷德祖、雷似祖繪畫的連環畫《捍衛延安》,由浙江國民美術出書社出書,首版印數18萬冊;此外,甘肅國民出書社等也出書了同名連環畫。2009年5月20日,由王元平、劉嘉軍、王東升編劇,萬盛華導演的電視劇《捍衛延安》,在央視一套黃金時光首播,并在第四屆CCTV電視劇群英會節目中取得2009年度最佳電視劇的殊榮。2019年,《捍衛延安》進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躲”。《捍衛延安》出書70年來,藝術性命耐久不衰,成為書寫國民束縛戰鬥的史詩性經典作品。

創作中的杜鵬程 材料圖片

“我必定要把那虔誠樸素、捨身殉難的國民兵士的令人長生難忘的精力轉達出來”

黃河之濱有古城,曰韓城。

杜鵬程(1921—1991)誕生于陜西韓城縣蘇村一個麻煩的農人家庭,少時體驗了忍饑受餓的悲涼生涯。1934年杜鵬程離家唸書,也開端單獨在社會上追求生路。1938年,他和同窗一路奔赴延安,用他本身的話說:“我這貧民的孩子,除了投靠延安餐與加入反動,沒有此外途徑可走。”1942年杜鵬程上了延安年夜學,停止了從政治、經濟、哲學到汗青、文學等方面的較為體系的進修,常識素養和思惟程度有了很年夜進步。結業后,杜鵬程到陜甘寧邊區被服廠當下層干部,這時辰,他一邊任務,一邊有興趣識地察看人,做查詢拜訪研討,并寫些筆記資料。他為那些他所接觸到的老赤軍老八路,簡直每小我都寫了人物小傳,這就為日后停止文學創作積聚了可貴的素材。也恰是這個時辰,杜鵬程心坎萌生了畢生從事文藝創作的動機。(拜見周燕芬《杜鵬程:為巨大的文學工作熄滅的猛火》,2018年12月7日光亮日報)

1947年3月,蔣介石集結精兵強將,重點防禦山東和陜甘寧束縛區。敵眾我寡,情勢嚴重,毛澤東同道率中心機關撤離延安,開端轉戰陜北。這一年6月,杜鵬程從被服廠調進《邊區群眾報》所屬的東南消息社,下到東南野戰軍第二縱隊自力第四旅第十團二營六連,成為一名隨軍記者。杜鵬程追隨軍隊餐與加入了屢次戰斗,走遍了東南的年夜部門處所,穿過戈壁、草原、沙漠,超出數不清的崇山峻嶺和鉅細河川……他曾回想說:“數年的存亡與共的戰鬥生涯,使我愛上了軍隊,和寬大干部兵士結下了很深的友情。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常識,對生涯、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懂得。”

杜鵬程切身經過的事況并記載了巨大而壯烈的東南束縛戰鬥,1947年至1949年,他寫下200多萬字的《戰鬥日誌》。1998年1月,束縛軍文藝出書社出書了杜鵬程的《戰鬥日誌》選編,先容說:這是東南束縛戰鬥的“原聲帶”,不只具有極為可貴的史料價值,也具有震動人心的動人氣力。

1949年年底,杜鵬程隨軍進進帕米爾高原上的小城喀什,戰鬥的硝煙還未褪往,他便根據本身的《戰鬥日誌》,著手“起草長篇陳述文學的提綱”。杜鵬程與陰暗的小火油燈相伴,夜以繼日地寫作,一捆捆資料堆放在虎帳小房的地上,要想出來,便必需跳來蹦往地“翻山越嶺”。1950年5月,這部長篇陳述文學初稿基礎寫出來了。“桌子上堆了厚厚的一年夜摞,估量也有十幾斤重”。老戰友盧德義說:“這部長篇陳述文學從獨四旅西渡黃河、餐與加入延安捍衛戰寫起,一向寫到我軍把五星紅旗插上帕米爾高原停止,依照時光次序,把束縛戰鬥中所見所聞所感原底本當地記載上去,具體地記敘了東南束縛戰鬥的全部經過歷程。全都是真人真事,我覺得特殊真正的親熱,思路禁不住又回到了多年前那硝煙彌漫的疆場。”(邊江編著《好漢記者杜鵬程·我與杜鵬程的戰友密意》)

但是,在寫作經過歷程中,杜鵬程有了新的熟悉,以為這部長篇陳述文學,“雖說也有閃光發亮的片斷,但它遠不克不及知足我心坎愿看。又況且從全體來看,它又顯得冗長、混亂而死板”,“我,焦灼不安,苦苦思考,終于下了決計,要在這個基本上從頭搞;必定要寫出一部對得起逝世者和生者的藝術作品”。“這一場戰鬥,太巨大太壯烈了。隨意寫一點工具來記敘它,我感到對不起義士和戰鬥中流血流汗的人們。”杜鵬程決議廢棄原打算而開端構想一部長篇小說,發生了要將東南疆場這一巨大的國民束縛戰鬥訴諸筆端、明示后人的激烈的藝術沖動:

莫非這些積存在我心里的工具,不說出來,我能過得往嗎……也許寫不出無愧于這個巨大時期的作品,可是,我必定要把那虔誠樸素、捨身殉難的國民兵士的令人長生難忘的精力轉達出來,使同時期的和后來者永遠悼念他們,把他們看成本身做人的榜樣,這不只是創作的需求,也是我心坎波瀾洶涌般的思惟情感的需求。

(杜鵬程《〈捍衛延安〉的寫作及其它——重印后記》)

邊境小城喀什方才束縛,物資相當匱乏,就是寫作必不成少的紙張也很是缺乏,杜鵬程最基礎沒有稿紙,“一些用過的廢紙”“甚至有些仍是老蒼生用來糊窗戶的麻紙”,“即是《捍衛延安》最後的寫感化紙”(張文彬《杜鵬程的生涯與創作》)。但是,這還不是杜鵬程面對的最年夜艱苦。

要把一部超長篇陳述文學改寫生長篇小說,對杜鵬程而言,是一場極端艱難且漫長的藝術“戰爭”。杜鵬程就如許非常艱巨地進進了長篇小說的寫作:

寫著,寫著,有幾多次,碰到難以跨越的艱苦,便不竭地反悔著,抱怨本身量力而行。可是想起了中國國民磨難的曩昔;想起了我們腳下的地盤;想起了那些逝世往和在世的戰友,撫摩義士的遺物,便從他們身上吸取了氣力,又興起勇氣來……鋼筆把手指磨起硬繭,眸子上布滿血絲,餓了啃一口冷饅頭,累了頭上敷上塊濕毛巾……寫到那些衝動人心的場景時,筆跟不上手,手跟不上心,熱血沖擊胸膛,眼淚滴落在稿紙上……如許,在任務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萬字的陳述文學,改為六十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又把六十多萬字釀成十七萬字,又把十七萬字釀成四十萬字,再把四十萬字變為三十多萬字……在四年多的漫長歲月里,九易其稿,反復增加刪削何止數百次……那些被我涂抹過的稿紙,可以拉一馬車。

(杜鵬程《〈捍衛延安〉的寫作及其它——重印后記》)

1953年春,束縛軍總政文明部經由過程中宣部將杜鵬程重新華社新疆分社借調出來,到北京住了一年,集中精神修正,其間還把書稿送給彭德懷同道征求看法。1954年1月號《束縛軍文藝》率先刊載了小說第六章“沙家店”,緊接著,又在昔時2月號上刊載了小說第二章“蟠龍鎮”;與此同時,《國民文學》2月號刊載了小說第五章“長城線上”。小說頒發后,當即惹起了文藝界和寬大讀者的追蹤關心。

1954年6月,《捍衛延安》由國民文學出書社正式出書。這部小說顯示出杜鵬程不凡的長篇小說藝術才幹,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具有實際主義作風的優良軍事文學作品之一。

《捍衛延安》1954年頭版封面、1958年版封面

《捍衛延安》修正稿手稿 材料圖片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似乎是用巨斧砍削出來的,粗暴而雄渾”

《捍衛延安》周全地刻畫了1937年3月到7月延安捍衛戰的汗青過程,經由過程黨中心撤離延安后在東南疆場上產生的青化砭伏擊戰、羊馬河、蟠龍鎮攻堅戰、長城線上包圍戰、沙家店殲滅戰和九里山阻擊戰等幾場嚴重戰爭的描述,熱忱地歌唱了國民束縛軍指戰員的宏偉氣勢和反動好漢主義精力。

《捍衛延安》直接寫到著名有姓的人物50余人,沒有進場、直接描述的人物60余人。在這些人物中,杜鵬程著筆較多的有20余人,尤其是全力塑造出彭總的輝煌抽像,以及周年夜勇、李誠、王山君、孫全厚、李振德等反動好漢人物抽像。

杜鵬程不只寫出了彭總的軍事聰明和年夜將風采,並且也塑造了他作為從休息國民之中走出來的甲士抽像,表示出其樸素的人格魅力。活潑精準的細節描述,使小說中的人物抽像非分特別深入光鮮,小說有一個場景寫彭總“注視著墻上的輿圖,用右手把左手拳著的指頭,一個一個地扳起來,又一個一個地壓服,盤算著,思考著”。這小我物舉措細節,把彭總運籌帷幄的年夜將風采纖細進微聚會場地地浮現在讀者眼前。正如馮雪峰所言:“關于彭德懷將軍的這一幅固然還不敷充足,但是曾經轉達了人物的真正的精力的活潑的肖像畫,是我們文學上一個主要的成績。”(《論〈捍衛延安〉》)彭總抽像的勝利塑造,是《捍衛延安》備受人們追蹤關心的緣由之一。

周年夜勇是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身上,表現出反動好漢所具有的高貴、公理、英勇、果斷、忘我貢獻等精力,是提高的社會氣力和階層氣力的代表。杜鵬程在塑造這小我物的時辰,起首把他看成休息國民中的一分子來對待,把他置于時期大水和寬大大眾、兵士之中,他的愛恨不只僅屬于小我,更屬于時期和大眾。另一方面,小說充足表示了這個好漢人物的生長過程,令人佩服地將這個出生清貧、思惟簡略通明的田舍郎弟,在反動的年夜熔爐里禁受錘煉和考驗,逐步生長為一個英勇堅強的戰斗好漢和傑出的批示員的經過歷程光鮮浮現出來。周年夜勇的性情樸素心愛,他自發地把小我的性命融于平易近族、國度的巨大工作之中,高尚的社會幻想和巨大的人生目的使他具有了足以克服仇敵,也足以克服本身的強盛精力氣力。教學場地

李誠是一位優良的政治委員。不足為奇的是,杜鵬程并沒有把他寫成一個政治思惟的“傳聲筒”,除了具有干練、果斷等甲士特質外,李誠的性情豁達風趣,是一位很是機1對1教學靈和具有親和力的政治任務者,在軍隊里深受兵士們的愛好。他諳習將士們的心思和鼓勵他們的方式,能將精力鼓勵轉化為克服勁敵的宏大氣力。這是甲士抽像畫廊里一位特性光鮮的好漢。

王山君和孫全厚也是作品中各有特點的好漢抽像,王山君“靜若處子,動如猛虎”,日常平凡的溫順矮壯和戰時的英勇機靈之間,構成了光鮮的反差。小說第五章第五節用年夜段的文字,描述疆場上廝殺的王山君,可謂虎虎生威,所向披靡。他在疆場上的神奇表示,讓人想到了古典小說中的傳奇好漢人物,這種用舉動來凸顯人物性情的寫法,應當說是作家深受傳統文學陶冶的表示。孫全厚則代表了有數平常樸素、忘我貢獻的甲士,他“靜靜地在世,靜靜地逝世往”的人生和品格,表現著通俗大眾抗爭磨難命運的不平精力和啞忍、不怕就義的平易近族性情。

李振德是一位給讀者留下深入印象的邊區舞蹈場地國民好漢,他積極支前,和大師一路,把來自山西翻身農人、用于救濟束縛軍的食糧,從黃河沿上用毛驢馱到步隊中。見到周年夜勇時,他“把纏在腰里的累贅解上去”,掏出“滿滿媽”被仇敵殺戮前特意給周年夜勇做的鞋,說:“給,年夜勇,拿往作個留念!”反應出邊區國民與束縛軍血肉情深,邊區國民也是束縛戰鬥的剛強后盾。

在《捍衛延安》中,杜鵬程從敵我兩個方面來寫延安捍衛戰,寫敵方,他不采用漫畫筆觸,而是真正的地寫出公民黨部隊的高等將領董釗、劉戡等人傲慢自豪的臨戰狀況。他筆下的敵三十六師師長鐘松是這般樣子容貌:“坐外行軍床上,帶著吃飽喝足以后的懶惰勁,神色是冷靜而自得的。”其我行我素躍然于紙上。

《捍衛延安》在藝術上具有光鮮的特點:其一,在敵我兩邊的劇烈戰斗中描繪好漢人物,全書佈滿著一種熱鬧、嚴重的氛圍,借以推動作品到達衝動人心的飛騰,並且一會兒便把人物的性情、心靈和精力狀況激烈而凸起地浮現出來。小說中的人物都有本身的性情成長邏輯,正如杜鵬程所說,“寫作中,我又一次深切地感觸感染到:作品中的事務和人物,有其自己的紀律,并不是你能隨便安排它,而是它強無力地安排著你。假如違背這些紀律,你會找來一年夜堆費事,你會寫出連你本身也不愿多看兩遍的章節。”(《我與文學·創作生涯片斷》)其二,善于經由過程景物描述襯托情節氣氛。好比對延安戰前春夏交代風景的描述(第一章第三節),瀰漫著濃濃的詩情畫意。再如,描述周年夜勇以為王山君就義了,此時“風漸漸地刮著,天空飄著一塊塊的黑云彩”(第五章第六節),此情此景,逼真地表示出周年夜勇無比悲憤的心境。其三,文字佈滿洶涌彭湃的悲壯之情,有高尚之美。尤其是寫到馬全有、寧二子、梁志清,被仇敵逼到盡崖邊,寧當玉碎,跳崖壯烈就義的情節時(第七章第六節),大方悲壯,令人心境久久不克不及安靜。

雷德祖、雷似祖繪的連環畫《捍衛延安》

“小說對全國寬大讀者起了很是深入的鼓舞教導感化”

《捍衛延安》出書后,取得了宏大的名譽。

周恩來總理對這部以戰鬥實感見長的小說,賜與了如許的評價:“我們軍隊兵戈就是如許,彭總這小我也就是如許。”(杜鵬程《〈捍衛延安〉創作的一些情形》)

1954年7月,有名文藝評論家馮雪峰在《文藝報》持續頒發長達2萬余字的評論文章《論〈捍衛延安〉的位置及其主要性》,文中以為:“這部作品,大師將城市認可,是夠得上稱為它所描述的這一次具有巨大汗青意義的著名的好漢戰鬥的一部史詩的”,“它的好漢史詩的基本是曾經斷定的了”。恰是這篇文章,使《捍衛延安》取得了“史詩”的贊譽。

1960年7月22日揭幕的中國文學藝術界結合會第三次代表年夜會上,古代文學大師、時任文明部部長茅盾在其所作的陳述中,對杜鵬程的創作賜與極年夜的稱贊:“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似乎是用巨斧砍削出來的,粗暴而雄渾;他把人物放在牴觸的尖端,組成了嚴重熱鬧的氛圍,筆力小樹屋頗為挺立。”

經典是顛末汗青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作品,而汗青選擇往往經由過程傳佈來完成,要害的原因是作品的美學價值以及社會普遍瀏覽的需求。《捍衛延安》出書的分歧版本,浮現了一部作品在分歧時期的傳佈與修正中不竭被經典化的經過歷程。

1954年6月,《捍衛延安》由“束縛軍文藝叢書”編纂部編纂,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封面為淺軍綠色,除書名、作者、出書社外,還印有“束縛軍文藝叢書”字樣,以及一幅兩位持槍兵士背靠背坐著捧書瀏覽的封面畫。書的內在的事務前邊附有《陜甘寧邊區簡圖》,以便讀者更好地清楚延安捍衛戰產生的地輿坐標和敵我態勢。小說的註釋所有的采用繁體豎排排版,小32開本,合計608頁,約34.7萬字。扉頁注明該版本為“一九五四年·北京”版,後背印有“內在的事務闡明”:

1947年3月初,蔣介石匪幫以數十萬軍力對我延安動員了猖狂的防禦,我國民束縛軍和陜甘寧邊區國民在毛主席親身引導下,從防御轉進防禦,并在沙家店等著名戰爭中殲滅數倍于我的仇敵,獲得了那時東南疆場具有決議性意義的光輝成功。

這部長篇小說誠摯動聽地描述了此次捍衛延安戰鬥中幾個有名戰爭,描述了彭德懷將軍,描述了指戰員中不少不屈不撓的好漢人物。這是一部描述我國國民束縛戰鬥的無力作品。

內在的事務闡明長篇大論地歸納綜合了《捍衛延安》的重要故工作節,并賜與高度評價。

1956年1月,杜鵬程對1954年版《捍衛延安》停止過一次比擬年夜的修改后,國民文學出書社出書了第2個版本。從頭design了封面,封面的左上方印有延安浮圖山和一面艷麗的紅旗丹青,書脊為淡綠色的裝潢斑紋,慷慨而穩重。此版沿用了第一版的內在的事務闡明,為年夜32開本,書前的《陜甘寧邊區簡圖》被刪失落了。全書共504頁,約36.8萬字,仍采用繁體豎付梓刷,但總字數比1954年版多出2萬多字,而內文的修訂卻遠不止2萬字。這個版本直到1958年3月還持續出書,次第是第16次印刷。

1958年,杜鵬程持續在1956年版《捍衛延安》的基本上又做了一些修訂,發布了這部小說的第3個版本,于昔時12月出書,布面平裝,封面正上方,依然是1956年版的丹青,年夜32開本,共469頁,約33.1萬字。

同時,1954年版和1956年版的內在的事務闡明,在此版中換成了簽名國民文學出書社編纂部寫于1958年10月的出書闡明。出書闡明援用了周揚同道1956年2月間,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二次理事會擴展會議上評價這部小說的話:“主人公們禁受了反動的最嚴重的考驗,但這部小說里沒有吐露一點小我感傷的情調,也沒有表示那種一切都好事多磨的便宜的‘悲觀’。”并進一個步驟論述了《捍衛延安》的藝術價值:“由于表示了這種高尚的精力和發明了懷抱這種精力的好漢抽像,這部作品就具有了反應此次巨大戰鬥的史詩的意義。小說對全國寬大讀者起了很是深入的鼓舞教導感化。”

該闡明從《捍衛延安》的汗青佈景、論述者、重要人物、讀者等方面停止先容,在論述小說藝術實質紀律上深入而有實際看法。

1958年版《捍衛延安》的顯明特征,是采用了簡體橫排排版。這是由於,從1956年1月1日起全國報刊開端試行簡體橫排排版,其他印刷品也緊隨其后分批奉行——這或許也是杜鵬程和出書社在短時光內又發布1958年版《捍衛延安》的主要緣由之一。

從1954年6月至1959年4月,《捍衛延安》印數達“近百萬冊”(1979年版《捍衛延安·重印后記》),這在我國今世出書史上很是少見。這一景象,既闡明了《捍衛延安》遭到了寬大讀者的愛好,也闡明了優良文學作品具有茂盛的性命力。

1979年4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從頭出書了杜鵬程第3次修訂的《捍衛延安》,簡體橫排版,32開本,字數約36萬,合計525頁,保存了1954年版、1956年版中的“內在的事務闡明”,增加了朱育蓮繪制的《陜甘寧邊區圖》。卷首以馮雪峰的《論〈捍衛延安〉》一文為該書代序。卷后附有杜鵬程1958年9月寫于西安的“后記”,以及他為該書此次出書寫的《重印后記》,回想了《捍衛延安》的寫作與出書顛末。

1954年、1956年、1958年和1979年,這4個版本,是杜鵬程長篇小說《捍衛延安》主要的版本。至于《捍衛延安》其他浩繁風行的版本,或是這4個版本的重印本,或是其改編本。2023年11月,國民文學出書社把《捍衛延安》列進發布的“青山保林”(《芳華之歌》《山鄉劇變》《捍衛延安》《林海雪原》)白色經典第一版經典復刻版之一出書。

《捍衛延安》曾經出生70周年,走過了漫長的汗青歲月。國民文學出書社及其他出書社依然在持續出書該書,加之各類情勢的改編版本與影視傳佈,充足證實了其耐久的藝術性命力和強盛的思惟價值,成為書寫國民束縛戰鬥的史詩性經典作品,遭到寬大讀者的酷愛與接待。

韓城多山,而以象山為勝。

象山之巔,披衣而立手執書卷的杜鵬程泥像凝神遠眺。杜鵬程的墓后,以《捍衛延安》為主題的浮雕墻,如他的筆力一樣粗暴雄渾,堅韌挺立……

有名作家王汶石重讀《捍衛延安》,心潮彭湃,于1988年除夕,揮筆寫詩贈給杜鵬程,道出了本身和幾代讀者的配合心聲:

戰斗平生復何求?

鐵馬金戈筆底收。

一代元戎雄影健,

全軍甲士凱歌遒。

紙罄洛陽書百萬,

文窮華夏易年齡。

縱使歷路盡荊棘,

千秋百載也風騷。

今世有名作家路遠說,在和他同時期的作家中,杜鵬程是多數敢踏進“無人區”的懦夫,“并敢在文學的荒野上樹起本身標幟的人物”(路遠《悲悼杜鵬程》)。杜鵬程敢為人先,直面時期、直面熟活、直面雄偉壯烈的反動戰鬥的文學勇氣,保持精摹細琢的創作立場和盡力摸索的精力,尋求詩情與哲理融合的藝術境界和深摯的家國情懷,無力地明示我們,在新時期進獻出更多精品力作,奮勇攀緣文學岑嶺。

(作者:柏峰,系陜西省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