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中國鄉村去九宮格見證發展得越來越好”_中國網


中國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本報記者近日采訪3位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學者,聽他們講述在中國鄉村的所見所聞。

“找到了適合自身的鄉村振興發展動力”

不久前,西北大學客座教授、挪威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安德斯·艾克蘭與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團隊來到陜西省咸陽市通潔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參觀了解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廠區里的枝條粉碎設備、生物質燃料倉庫、有機肥生產車間、生物質燃料顆粒專用爐等引起艾克蘭的濃厚興趣。

“把廢棄木材、作物秸稈等生物質原料制成顆粒,放進專用爐燃燒,相比燃煤爐具減排效果明顯,又能實現農業生物質的綜合利用。”公司負責人寇明謙介紹,農戶購買這種專用爐還可以得到政府補貼。

艾克蘭說,通過實地參觀,他加深小樹屋了對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教學興實踐的理解,也了解到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智慧。

2016年,作為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外國專家,艾克蘭開始在西北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他與該校經濟管理學院團隊一起,研究“應對氣候變化的經濟政策與環境政策”,取得豐碩成果。艾克蘭也因此獲得陜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在陜工作外國專家的最高獎項——“三秦友誼獎”。

去年9月,艾克蘭跟隨調研團隊前往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漁灣村考察。坐著小火車穿梭在稻田中,看到秦嶺四寶之一——朱鹮在田間嬉戲,艾克蘭不斷稱贊:“這里太美了!”

秦嶺崇山峻嶺、層巒疊嶂,是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漁灣村坐落于秦嶺南麓腹地。這里地形獨特、環境優美、物產豐富,給艾克蘭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交通落后,人口外遷,漁灣村曾面臨空心化問題。通過建設“漁灣逸谷”田園綜合體項目,漁灣村有序流轉了村里770余畝土地發展現代觀光農業,還盤活村民27處閑置宅基地和4000多平方米閑置農房發展民宿旅游,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漁灣村尊重自然、尊重鄉土人情,以農業為基礎,找到了適合自身的鄉村振興發展動力。”艾克蘭說,“曾經面臨空心化的漁灣村因地制宜盤活資源,轉變為吸引村民回流的美麗鄉村,這種鄉村振興模式不僅適合在中國推廣,也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農業產業快速發展,農村持續煥發新活力”

從2020年至今,華南農業大學昆蟲系巴基斯坦籍副研究員阿里·肖卡特和中國團隊一起,在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鎮開展珍稀古茶樹修復復壯和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項目,探索實施“政+校+企+村”共建共聯的鄉村振興實踐新模式。

九宮格鳳凰鎮有900多年的茶葉栽培制作歷史,是全國著名的茶葉產地之一。通過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鳳凰鎮實現了以“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如今正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鳳凰鎮,肖卡特與茶農結下了深厚友誼。“我的中國朋友涂志慶是制茶非遺傳承人。他二十年如一日記錄著每道茶的制作工藝,并幫助其他茶農提高種植技術,推動當地茶葉產業發展,這種精神令人敬佩。”肖卡特說。

2006年,肖卡特來華留學,2009年從華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畢業后,便留在中國工作。在他看來,過去10多年,中國農業農村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的中國農村越來越漂亮,道路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農業產業快速發展,農村持續煥發新活力。”

肖卡特多次到訪湖北、湖南、廣東和海南等地的村莊,考察或開展農業生產和科研相關項目。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才正在回流農村、扎根農村。“這和中國重視鄉村人才培養密不可分。中國政府從農村發展需求實際出發,綜合利用資源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是一項具有長遠眼光的宏偉事業。”

肖卡特表示,自己所在的科研團隊與鄉村全面振興工作有不少交集。“中國政府鼓勵舞蹈場地經濟發達的地區、具備專業知識人才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與地方農業龍頭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地域優勢,為農村提供產業急需的管理經驗、產業化關鍵技術和專業人才,幫助農村實現快速發展。”

多年的研究工作讓肖卡特對中國鄉村感情深厚。“今后,我將和中國同事一起,繼續農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相關教學科研工作。”他說,“希望中國鄉村發展得越來越好”。

“政府主動引導農戶和提供服瑜伽教室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5月,斯里蘭卡籍真菌研究專家薩曼塔和妻子來到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茨營鎮吳官村,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幅阡陌交錯、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

在泰國讀完博士,薩曼塔和泰國籍妻子薩瓦盧卡來到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如今入職曲靖師范學院,研究方向是真菌利用。

在吳官村村民李燕瓊家的院子里,薩曼塔一邊查看菌子的生長情況,一邊向記者介紹:“這是平菇,以前我們主要在實驗室研究,如今平菇在農民院子里已經實現商品化種植。”

麒麟區供銷社選擇部分農戶進行試點,利用老舊房屋、空置房屋、廢棄畜舍和房前屋后的空地開展食用菌種植,不僅全程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還實行保底價收購1對1教學,讓食用菌成了村民的“致富菌”。

“平菇栽培投資少、見效快,而且管護技術難度低,特別適合農戶家庭種植。”薩曼塔說,當地政府小樹屋不僅引導農戶選擇合適產業,還提供技術指導、聯系銷售渠道等服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農民的能力短板。“在中國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中,除了改善基礎設施和發展產業,政府主動引導農戶和提供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薩曼塔說。

順著平整的鄉間大道,薩曼塔走進曲靖市豪陽土產日雜有限責任公司的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排排菌包擺放得整整齊齊,空氣中是菌子獨特的清香。新長出的食用菌層層疊疊,鮮嫩飽滿。

薩曼塔捧起一個菌包向記者解釋道:“食用菌不僅收益可觀,而且菌棒營養豐富,經過簡單處理可再次還田入土,成為農作物的有機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產業發展給村民帶來不錯的收入,家家戶戶房子蓋得都很漂亮,生活在這樣的村莊是種享受。”漫步鄉村,薩曼塔感受到勃勃生機,“從脫貧攻堅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云南省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列入八大重點產業,持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不管是政策支持,還是資金投入,中國政府主動作為,有效促進了鄉村發展。”薩曼塔表示,中國政府重視農業科技創新,他在中國的研究有保障也很有成效。

云南盛產野生菌,不少野生菌都有極大利用價值。薩曼塔計劃繼續留在曲靖,成立真菌研究基地,加強食用菌與綠色農業等領域的研究。同時,他也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推動曲靖市食用菌產業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我將積極促進斯里蘭卡和中國開展農業交流合作,努力把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薩曼塔說。

(本報記者張丹華、李縱、楊文明、俞懿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