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划出持续上扬新曲线——世界卫生日看“去九宮格空間健康中国”贡献值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 题:划出持续上扬新曲线——世界卫生日看小樹屋“健康中国”贡献值

家教华社记者董瑞丰、邱冰清、帅才

守护好14亿多中国人的健康,对世界卫生意味着什么?

从消除疟疾、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条健康之路,不仅与全球约18%人口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也为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从“小病不出岛”到“大病有依靠”

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长江中的一座小岛。常住人口1万多人,居民看病主要依靠镇卫生院。

与镇江市级医院联动设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专家定人定时来岛上服务;对全镇2200多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如今,世业镇卫生院年门诊量6万人次,基层就诊率84.79%,慢病患者就诊率达到90%。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共同举办的主题宣传活动中,世业镇卫生院院长胡小忠讲述了健康服务水平提升的切身体会:“‘小病不出岛、大病有依靠’已经由梦想变为现实。”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放眼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降至历史新低,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一组组数字,勾勒起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曲线。

活动现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说,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舞蹈場地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全体人民健康权得到了充分保障。

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代表处共同举办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从疟疾防控作表率到援外医疗传经验

今年3月,第20批援津巴布韦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国。针对当地常见的疟疾等传染病,援外医疗队员不仅时常开展义诊,还积极向当地居民科普防治措施。

“我们制作了中英双语疟疾防治科普视频,让当地群众更好地了解疟疾防治知识。”援津巴布韦医疗队成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生胡杨说。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影响范围最广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每年约有3000万疟疾病人,其中湖南等地就曾发生过疟疾流行。

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中国消除疟疾。继消灭天花,消除丝虫病、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我国结束了又一个重点传染病肆虐的历史。世卫组织发布新闻公告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每年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時租起的成就。

伴随着援外医疗队奔赴7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成功消除疟疾的经验做法也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越来越多国家借鉴“中国经验”防治疟疾。

九宮格卫组织中国代表处代办乔建荣表示,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并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从环境卫生治理到全面社会健康管理

南京,五小樹屋老村爱国卫生运动纪念馆。一项项展品,记录着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見證的成功实践。

新中国成立前,五老村遍地污水塘,被称作“苦恼村”。经过“人人动手,改造家园”,棚户区换了新模样。再后来,这里被评为“健康街道”。

“我们将继续深化拓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在共治、善治、精治上下功夫,让辖区居民的健康幸福之路越走越宽广。”五老村街道树德里社区党委书记葛倩说。

早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界的口号前,中国就已经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践行着这一原则,为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以表彰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生活方式变瑜伽教室化,14亿多人的健康面临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等挑战。促进健康,不仅靠医疗卫生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综合治理的“大处方”。

从打造城乡人居“新面貌”,到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再提升”,再到激发社会参与“动力源”,各地正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