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海渔歌中的湿地村落,人声不再是独奏,而是与自然协奏。走在天津市宝坻区牛家牌镇赵家湾村,清风吹打稻谷、湖波推出涟漪、果园飘来欢笑、院前翻修嘈杂,一个生态秀美、环境宜居宜业的北方小村样貌逐渐清晰。
无人机升空,这是一个镶嵌在稻田、鱼塘、绿海里的生态村庄。无人机降落,鹭鸟仍在田间悠然信步、亲水而居,而村民则忙于种植、养殖和手工业制作。中国农民丰收节举办以来,天津会场的分会场就多次设在这里。
近年来,宝坻区每年投入资金两亿元以上,用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赵家湾村就是宝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的典型村落,这个村有环境打底,先后荣获‘包養網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20余项荣誉称号,又成为天津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宝坻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农村中心主任张宇介绍,目前全区累计已建成5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403个美丽村庄,累计建设“四好农村路”200公里,被包養網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人居环境换新貌
让宜居的环境和富民的产业“美美与共”,是天津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宝坻区以梳理乡村自有特色为基础,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盘清家底、盘活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推动形成村美民富、向上向善的村庄新环境。
曾经的赵家湾村被周边村民戏称为“赵湾儿”,这里人穷蛤蟆多,远近村庄的闺女都不愿嫁来。2000年初,刚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董永忠就从解决水患入手改善人居。修建水闸治水后,他又带领村民铺上了红砖村路。路修好的那一年,村里第一次在棉花丰收季迎来了十几个经纪人上门收购,村民挣到第一桶金。“要致富,农村人要挺直腰杆,靠的是什么?经济是基础,可人居环境、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全面发展才是新时代新农村该有的样子!”董永忠带着“两委”班子,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对人居环境进行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提升。像赵家湾村一样,宝坻全区700多个村都一门心思抓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心中有“数”,人居环境改得“有理”。2012年,宝坻区生态村升级改造拉开了帷幕,董永忠第一个向镇党委递交了一笔笔拿脚步丈量出来的详尽数据,给赵家湾村争取到了机会,水域情况、道路条件笔笔清楚,村委会前建文化广场、湖心岛上修凉亭理由充足,装多少盏路灯、栽多少棵树有零有整。董包養永忠把村“搬”进材料里,摹画未来生态村如何跟特色产业发展和谐共生。
干出样子,人居环境改得“有面”。2020年10月,宝坻区各村实施厕所改造工程。上级部门要来检查,电话打到董永忠的手机上,得到的是干脆利落的回答:“欢迎领导检查,放心,我们接得住!”速度意味着让群众满意、愿意和支持改造;速度意味着质量过硬,没有返工;速度意味着改造顺应村里产业发展,不拖村里发展的大速度。董永忠说:“硬化村内路面、种植景观树、修建湿地公园,只要有工程,村‘两委’班子成员都会守在工地。”正是凭借以赵家湾村为代表的“宝坻速度”,宝坻区干成了一批群众受益又满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累计改造农村户厕15.8万座、建设公厕236座,基本实现卫生厕所全覆盖;铺设污水管网3285公里,建设污水处理站851座,在全市率先实现厕所、洗衣、洗浴、厨房“四水合一”收集处理;采取垃圾治理市场化措施,“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模式在5年前就得以实现。
北方水乡展新颜
白天的小村静悄悄。村民不是去稻田劳作,就是去外面经商、到工厂上班,“要找人,稻花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好一幅村级版的“富春山居图”!赵家湾村美了,赵家湾人富了,村民仅分红一项每年就有4500元以上的收入。村里还正在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全力打造稻田里的水村——纤维村。以实施土地全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为切入点,借助清华大学“产学研用”人才智力优势,在村内新建纤维艺术工作室、书院;引入社会资本6048万元新建特色湿地民宿,持续推进立体生态农业区、艺术农田观光区、农事体验功能区、乡村休闲度假区建设,努力打造北方特色水乡景观和“北方乡村民居3.0”升级版。
宝坻区充分挖掘村庄个性化特点,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建设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地气加人气,显得村庄格外有灵气,和城里比不土气,和过去比更有福气。”张宇介绍,像这样更像现代化新包養平台推薦农村的村落在林亭口、黄庄等大镇古镇随处可见。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善治。近年来,宝坻区围绕做“人”的工作抓农村人居环境整包養網治,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的根基,使各个村庄都变得干净整洁、宜居宜业,成为兼具现代与泥土交融的气息、诗与远方相伴的乡愁记忆,更让乡村与返乡新农人在全面振兴中实现“双向奔赴”。